9月8日,我省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狀況調查評價項目驗收會召開。專家組認真聽取項目單位匯報,審閱報告文本和相關資料,經質詢與討論,對提交的“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狀況調查評價”項目成果予以驗收通過。省自然資源廳領導趙福義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切實履行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扎實實施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取得了顯著成績。
會議強調,山西省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狀況調查評價項目全面查明了山西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現狀,為科學實施山西省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提供依據。
會議要求,項目單位要按照工作職責,積極對接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和草原局,匯總各部門調查成果,形成山西省調查成果,經相關廳局批準同意后報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各市要做好調查評價“后半篇文章”,主動利用好成果編制治理方案,結合省廳下發的“十四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計劃,積極籌措資金,精準實施好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要持續做好監測工作,利用國土資源衛星數據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動態監測,為穩步推進我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信息保障。
據悉,山西省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與污染狀況調查評價工作按照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要求開展。省自然資源廳負責生態破壞基本狀況調查和最終成果匯總。本次調查評價范圍由三部委要求的黃河流域擴展到山西省省域,以2021年全國歷史遺留礦山核查最終確認的山西省歷史遺留礦山核查數據中未恢復治理的8352個歷史遺留圖斑為調查評價對象,為將來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奠定基礎。
廳相關處室局負責人,各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